


在第五波疫情初期,社區隔離設施、床位、檢測人手都嚴重不足,加上醫護紛紛染疫倒下,疫情急速擴散。中央部門、省市、自治區等在這困難時刻伸出援手,鼎力支持香港抗疫工作,全面體現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 中央為香港興建6間方艙醫院,青衣方艙早於2月28日完工,其餘5間亦在三月份內完工,最後落成的元朗潭尾方艙醫院亦已於上周四交付港府,建設神速,提供2萬張社區隔離床位,大大補充香港隔離設施不足的困境。 近來疫情高峰已過,確診數字逐步放緩,上周六確診數字已下降至四位數。中央援建的方艙醫院,以及其他隔離設施,足夠應付確診者的...

政府早前推出了新一輪保就業的援助措施,儘管仍有所不足,但讓人喜聞樂見的是終於展現了一些新風貌,例如修正了之前一直為人詬病的「錢無法直接到工友手中」等問題,又首次推出了臨時失業支援計劃,都是工會爭取多時、工友望眼欲穿的,終於在這一輪看到了曙光。 上一輪保就業計劃中最多人批評的,就是計劃實際上均以僱主為資助對象,款項無法直接落到工友手上。政府今次終於吸收了意見,要求僱主將政府提供的工資補貼悉數用以支付每名資助僱員的工資,不能由僱主自行調撥,讓打工仔女能切實受惠。 首次推出了臨時失業支援計劃,甚至放寬到停薪留職、...

三年又三年!苦等上樓的困難戶,人生有多少個三年呢?說好的「三年上樓」,市民盼了又盼,等到「頸都長」,等來的卻是公屋輪候時間再創新高的冷冰數據。樂業安居,到底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房委會早兩天公布,截至去年12月底,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最新攀升至6年,平了22年前的紀錄,遠遠超過了政府「三年上樓」的目標,再加上疫情影響,可以預見輪候情況在未來一兩年只會更加惡化。 還未能上樓的困難戶,大多需要住在劏房、籠屋,不止生活環境惡劣,十分擠迫,還要被迫「捱貴租」、「捱貴電」,難有生活質素可言。居住,對於市民來說是最基本...

政府再次推出保就業計劃。保就業計劃是政府一項撐企業、保就業、提振信心的舉措。今次2022年保就業計劃,也更新一些過去為人詬病的安排。同日,政府創新辦亦公布了臨時失業支援計劃細節。希望政府兩項計劃的資源能用得其所,令廣大打工仔女真正受惠。 上次保就業計劃,是以僱主為資助對象,過去許多工友表示款額落不到他們手上。政府今次要求僱主將資助悉數用在僱員身上,禁止僱主自行調撥,此安排可望僱員能真正受惠。但我們仍需留意實際執行情況,不容再有無良僱主走法律罅,掠奪應屬僱員的資助。 今次沒有被修補的漏洞,就是仍然沒有實名制度。保就...

第五波疫情以來,我走訪了全港多個不同工作間,向多個行業的前線工友派送防疫抗疫包。Omicorn 傳播性極快極強,很多市民都戴起兩個口罩加強保護;但依我在各工作間所見,不少前線工友尤其是外判性質的清潔工、保安員等,他們每天堅守崗位,明明在疫情的最前沿,防護裝備卻不匹配,每天開工都提心吊膽,感染人數不斷上升。究其原因,與外判制度不無關係。 疫情前,外判制度已一早為人詬病,工聯會多年來也一直極力爭取,希望政府帶頭取消。外判制度縱使近年有些改善,但大多數以自由市場「價低者得」為原則,外判公司往往從員工的薪酬待遇和福利上節約、剝削、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