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旅遊業發展起伏不定,客源過份依賴內地,以及鄰近地方競爭激烈;工聯會旅遊聯業委員會(委員會)認為,香港必須「自救」,穩住本土旅遊業,否則旅遊業以至相關行業僱員隨時因「旅遊之都」褪色而「飯碗不保」。
委員會今天公佈「未來十年發展方向建議」,促請政府從六大方向著手,重新為旅遊業定位,包括:1.鞏固國際樞紐地位;2.拓展商務會議、展覽;3.開發具多元旅遊主題;4.活化民間企業;5.提倡誠信遊;6.整合旅遊景點等。
表面風光 隱憂重重
是次建議召集人陳文亮表示,根據旅發局資料顯示,今年1至5月訪港旅客達1,60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上升15%。不過,委員會認為,這只是表面風光,香港旅遊業自回歸以來,發展放緩,甚至停滯不前,背後存在不少隱憂。
- 政府未有為旅遊業訂立長遠的發展目標:政府任由旅遊業「自生自滅」,令行業發展落後於大勢。
- 旅遊景點「食老本」:政府不積極開發景點,香港具吸引力的新景點實在寥寥可數。
- 過份倚賴內地客源:去年,內地客人佔訪港旅客逾60%,客源「極不平均」,情況「不健康」。
- 交通樞紐優勢受挑戰:香港機場兩條跑道估計將於2020年達到飽和。
- 經營成本飆升,令零售業經營成本不斷增加,經營日益艱難。
- 住宿房租高企,旅客卻步:香港酒店房間供應緊張,尤其是會議及旅遊旺季,房租趨升,令逾半數內地自由行旅客選擇「即日來回」。
- 「阿珍」、「阿蓉」事件有損旅遊界聲名:「零負團費」旅行團所引發的事件,影響本地旅遊業名聲。
- 鄰近國家及地區挑戰:周邊地區不斷有新政策及措施刺激當地旅遊業發展,香港旅遊業的優勢正受威脅。
設地下購物城、Outlet Mall、經濟住宿、特色遊
委員會就刺激旅遊業發展,提出六個方向建議,令香港旅遊業得以持續健康地發展,提升競爭力:
- 鞏固國際交通樞紐地位:
- 提升機場客貨處理能力:委員會認為既然已預見機場飽和,必需尋求有效方法,提升處理能力,簡化出入境手續;
- 配合大型基建落成,完善相關配套:本港將陸續有大型基建落成,例如啟德郵輪碼頭及高鐵,政府必須做好市場推廣,完善配套設施。
- 拓展商務會議展覽:盡快落實會展第三期擴建計劃,同時提高亞洲國際博覽館的使用情況,並協調兩者的使用率。
- 發展多元化主題旅遊:
- 推動香港的生態旅遊:香港生態資源豐富,應大力推廣香港地質公園、郊野公園、紅樹林濕地及行山徑等。人文生態方面,可推動圍頭文化、客家特色建築、宗教廟會等。
- 盡快落實在大嶼山劃地發展水療設施,推動水療遊。
- 活化民間企業:政府應幫助中小企,間接推動旅遊業:
- 提供場地,減低創業的成本;
- 向合資格的創業者,提供無償資助/低息貸款;
- 增發小販牌照/在合適地區劃地,重新開設「大排檔」;
- 開辦課程,讓傳統手工藝得以承傳;
- 借鏡澳門、台灣等地,興建手信街,推廣本土手信品牌。
- 提倡誠信旅遊:確保旅客有足夠時間遊覽盡興,不會被強迫購物。
- 整合旅遊資源,開發新景點:
- 發展地下購物城:。例如在銅鑼灣發展「地下購物城」,通過維園地底伸延至天后,藉以擴大旅遊購物區,紓緩購物區「迫爆」的情況。
- 強化多元旅遊、購物、經濟住宿設施元素:在不同地區引入特色商圈、墟市、經濟住宿及綠色遊。例如在新界錦上路引入由社企經營的經濟住宿,設立促銷中心(Outlet Mall),開放區內空地作墟市、創意市集及休閒茶座之用。
委員會副主席劉育認為,香港極具條件發展多元化的主題旅遊,才可加強香港競爭力;而副主席劉定志表示,經濟住宿能吸引更多背包客或短期旅客留宿,而於錦上路開發旅遊區,既可創造新景點,亦可提供就業及創業機會。委員會相信上述六大發展方向,有助香港的旅遊業重新起步,故促請政府慎重考慮採納有關建議,為本港旅遊業重新注入動力。
設立「旅遊局」
委員會促請成立「旅遊局」,由這個新部門專職專責,統籌及處理與旅遊業相關問題,撥亂反正,更有效針對及疏理現時旅遊業的困局。
事實上,委員會今年初曾以問卷方式,諮詢旅遊及相關行業從業員,對加強旅遊業規管的意見。結果顯示,九成受訪員工認同政府應成立獨立部門,統籌、監管、規劃香港旅遊業,從堵塞法例漏洞、保障從業員及僱主等三方面著手,訂立長遠可持續發展規劃,為香港的旅遊業尋找新出路。
工聯會旅遊聯業委員會 電話:2374 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