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联会职业训练及促进就业委员会(职训就业委)昨日(6月14日)下午举办「劳工——香港经济的基石」主题论坛之二:「香港职专教育未来新发展方向」研讨会,匯聚本港专家学者、教育机构负责人及从业者,分享职专教育实践创新成果,共探发展趋势、挑战与方向。
出席研讨会的讲者不约而同的认为推动职专教育是匹配未来新兴产业的人手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升级转型的关键,具体建议包括推动职学双轨制,切合产业发展需要;改革教育体系,增加应用学习课程,确保课程内容能够对接行业标准,学生可以学以致用等。
工联会副会长、职训就业委员会主任陈邓源致辞时表示,随着经济结构改变,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在职场应用,为劳工市场带来新机遇和挑战。故今次研讨会希望湾区相关的持份者,共同交流职业教育领域的经验,集思广益,进一步探讨香港职专教育的未来发展路向。他特別提到,香港必需着力优化职业培训工作,加强培训本地人才,儘快因应新时代及新质生产力需要,改革职专教育及培训,完善资歷架构,推出持续改善劳工的就业环境,从根本解决本港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及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指出,职专教育对本港未来发展至为重要,尤其在现时劳动人口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将加强中学阶段的职专教育推广,期望从初中阶段开始,让学生有充分机会接触职专教育并接受辅导,协助其按个人志向进行生涯规划。同时会透过多元渠道宣传职专教育,持续以守正创新理念推动其发展。
澳门工联总会理事长李从正指出澳门劳动力存在「高学歷」与「低适配」的问题矛盾,需要加强职业培训以适应产业转型。他建议非高等教育课程增加综合应用技能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制度要求学校与企业、行业协会合作开发课程,确保课程内容对接行业标准。
工联会立法会议员梁子颖指出,香港正面临劳动人口不足危机,亟需检讨教育资源分配方式,避免因过度集中学术教育而引致人力资源错配。他认为,政府应加速发展新兴产业,为本地人才开拓更具竞争力的发展平台,同时教育界须摆脱单一学歷导向,主动联动业界优化课程设计,并透过校企合作提升职专教育能见度,让青年早接触、多认知职业发展路径,逐步构建职学并重的双轨制人才培育体系。
研讨会另一环节,专题分组讨论则围绕「工会与大专院校发展职专教育发展的情况」,在场讲者分享了各自的看法及建议。工联会副会长、职训委副主任程岸丽指出,职专教育应与香港「八大中心」定位下的人才需求实现紧密对接,亦强调职专教育与学术教育应享有平等地位,二者并无高低之分。港九劳工社团联席主席林振昇指出,香港学徒制度可借鑑英国模式,由职业训练局与工会协作推进学徒培养及再就业。僱员再培训局行政总监吴国强强调,机构转型需直面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透过普及AI技术推动职业培训革新,并借鑑国际经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以应对人口老化及产业人才缺口挑战。港专学院高级协理副校长张少强则建议,通过优化人才政策、深化产学研合作缓解人力资源错配,推动职专教育与应用学位衔接,创新将微学分、职业资格及实务经验纳入学歷认证框架。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李月则倡议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职工教育共同体,推动区内职训资歷互认及资源共享,并期待与香港工联会展开深度协作。
出席研讨会嘉宾包括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澳门工会联合总会理事长李从正、港九劳工社团联会主席林振昇、僱员再培训局行政总监吴国强、港专学院高级协理副校长张少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李月、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港澳台项目专员冯兴、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杨阔;出席的工联会代表包括工联会副会长及职训就业委主任陈邓源、副会长及职训就业委副主任程岸丽和副理事长林伟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