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月,最低工资委员会就法定最低工资水平检讨,向公众及相关团体进行意见收集及谘询。工联会注意到坊间对劳工界建议的新金额,存在两大误解,本文望能作出釐清。 误解一:加幅过高,理据何在 有意见指出,工联会建议新的最低工资金额订於$39.7,以现时最低工资设於$30水平来比较,加幅令人吃惊,更直斥此举只为捞取选票,并没有理据支持。 工联会必须重申,本港制订法定最低工资,应旨在「保障本地低收入劳工及其赡养家人的基本生活能力」,并且需要「高於社会保障水平」,既鼓励就业,亦确保低收入劳工辛勤工作後,有能力照顾家庭基本所需,提倡...

特首刚在施政报告信誓旦旦表示:「针对人力需求殷切的行业,政府会以先导形式推行职业教育和就业支援计劃,结合有系统的学徒培训及清晰的进阶路径,为相关行业吸引和挽留人才」。言犹在耳,3月底劳顾会一份「26个建造业工种的人力培训清单」引起政府欲加快输入外劳的疑雲。虽然劳福局事後澄清「培训清单」旨在加强培训,绝非要输入外劳。但工联会职业训练及促进就业委员会(工联会职训就业委)却发现,「培训清单」中有关机电工程的6个工种,建造业议会在2009-2012年间根本从未有提供任何培训课程,直到2013年才仅仅提供不超过100个的培训名额。 建造业议会提供的培训名...

日前,特首表示现时社会对取消强积金的对沖机制未有共识,不会就有关法例作出修订。可是,社会在这方面真的一点共识也没有? 政府深明共识重要 共识从来都不是自然而生,而是透过不同意见人士之间的沟通,了解彼此观点、理据,缩窄分歧而成。每个共识都需要各方本着有商有量的态度,仔细研究当中利弊、权衡轻重,继而化解矛盾、谋求共赢。现届政府在多项社会政策上,都致力做好谘询、沟通工作,目的就是希望凝聚共识,让政策得到广泛支持,顺利推行。尽管过程艰巨,但依然迎难而上,足见政府深明箇中道理。不过,在这个涉及广大打工仔退休生活,对社会未...

上年年底人口政策谘询期间林郑月娥高调表示零售业正面对「劳工短缺」,政府有需要考虑输入外劳。商界随之高唿输入外劳。但对於由财政司委任、肩负提出解决零售业「劳工短缺」方案的零售业人力发展专责小组(下称「零售小组」)所提出的5项建议(当中并不包括输入外劳),政府及商界却甚为冷淡,今年财政预算案中更只静悄悄增拨1 亿3,000 万落实5 项建议。与输入外劳相比,其热切及关注程度实在差天共地。 提升行业工资、扫除无良剥削行业陋习 零售业人才流失的主因在於人工偏低及刻薄的工作待遇,包括佣金「跑数额」超高、长期缺乏在职培训、工时长、工作需...

近年香港不少行业深受技术专才短缺、老化及断层等问题困扰,职业训练局逐推出「职学创前路」先导计劃(下称先导计劃),透过新增学徒训练「培训津贴」及规定僱主承诺以10,500元的工资水平聘用完成学徒培训的青年人,期望为到机电工程、飞机维修及汽车维修等多个技术性行业吸引及挽留人材。「培训津贴」及「规定工资」两项新措施表面上无疑「诚意」及「创意」十足,但到底整个先导计劃是否真的能够切中要害,重新为到香港的技术行业注入新动力呢?情况恐怕并不乐观。 「培训津贴」妨碍即时入行 目前学徒计劃的特色为「即时就业、在职培训」。僱主只需与年青...